治疗阿尔茨海默等TAU疾病的创新靶向多肽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世界阿尔兹海默症2018年报告》显示,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当前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迫切的临床需求。该项目团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保护策略研究30年。在揭示tau蛋白异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退行性变性机制、发现中枢和外周生物靶标、建立新检测技术和新干预策略方面取得了系列、系统性创新成果。本项目团队针对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关键作用的事实,创新设计并开发了具有高特异性、低毒性、能穿透血脑屏障、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多肽药物,可应用于疾病早期。目前,本项目已在体内实验证明其药效,相同技术在国际未见报道。
2023-03-14
详情胶质瘤“无创病理”分级诊断系统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5年总生存率不超过35%。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胶质瘤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影像学诊断。而脑胶质瘤的确诊仍然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无创、安全、全面的胶质瘤病理诊断分级系统,通过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生物建模、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发展了一系列细胞及血管病理活体成像方法。首次应用在胶质瘤等疾病的精准诊断,也有望在其他肿瘤早期诊断取得进一步突破。本项目已经完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初步人体实验,并开发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胶质瘤“无创病理”分析软硬件系统。
2023-03-14
详情临床便携式成像导航系统
《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其中在县级医院中国产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份额要在 2025 年达到 70%。此外,近年来国家与地方都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团队教授从事医学光子研究长达17年,曾与上市公司合作开发出成功的产业化项目。本项目聚焦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制,开发便携、低成本、且适用于临床人体器官、病灶显影的成像导航系统,以临床可用的荧光造影剂,在开放手术下实现人体肝胆、泌尿系统器官、肿瘤、淋巴结等的显影,实现比临床已有的成像导航系统更大的穿透深度、更高的信号背景比和更强的病灶边缘识别能力。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小试阶段,并开发了多条产品管线,拓展到腹腔镜及荧光探针。
2023-03-14
详情全球首个具有抗肝癌和乙肝双重作用的小分子新药
肝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疗效低,五年生存率仅为18%。在中国,90%以上的肝细胞 肝癌(HCC)患者与感染乙肝病毒(HBV)有关。目前尚无对HBV和HCC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药物。已有抗肝癌药物药效有限,毒副作用大,易耐药;已有抗乙肝药物无法根治乙肝,乙肝病人必须终身服药,价格昂贵。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发,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的结构和功能及其靶向性抗肿瘤新药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在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孵化资助下,已筛选到多个系列活性小分子,建立了RR靶向化合物的体内外筛选和研究系统,有望获得全球首个具有抗肝癌和乙肝双重作用的小分子新药;并以靶向肿瘤共性机制为基础,进一步扩展形成系列产品管线。
2023-03-14
详情针对化疗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新型镇痛药
化疗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也称为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治疗癌症期间的严重不良事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刺痛、麻木和温度敏感性,有时运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是延迟或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导致化疗效力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下降。但目前尚没有批准用于预防或有效治疗的药物,开发新型镇痛药物迫在眉睫。该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膜蛋白的功能与动态构象变化研究,以及基于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理性设计。在本项目中构建了精准化高效率环肽设计平台,助力创新型多肽药物研发,管线覆盖疼痛及肿瘤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资助和孵化下,本项目已筛选到具有活性用于治疗化疗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候选化合物,可避免温度感受改变,且与同类抑制剂相比具有亲和力高,专一性更好的优势。
2023-03-14
详情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应用
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之多,且脑卒中已超过癌症,成为中国第一位死因。迄今为止,临床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脑卒中的药物,因此开发新的神经保护剂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该团队长期致力于离子通道门控调节及其生理病理功能的研究,在TRPM2离子通道领域深耕多年,揭示了TRPM2通道“单靶点,多途径”干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机制,并明确了TRPM2通道是干预包括脑卒中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全新药物靶点,该项目曾获得GSK公司Neuron2020唯一入选药物研发项目。目前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孵化资助下,已筛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小分子抑制剂,药效明确,有望产生first in class药物,成为最早进入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新药物。
2023-03-14
详情“力动万物”——一种全新的抗体药物设计策略
“力”作为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于万物之间。生物医药领域,体内蛋白或药物分子发挥作用同样需要通过“力”来实现。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筛选方法的一大缺陷是,在筛选过程中只考虑到了静态结构,而忽略了其构象的变化。该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生物力对蛋白质的动态调控规律,突破生命科学领域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自主研发了“多谱相”及“超稳”单分子力谱技术,在细胞膜原位精准表征生物力调控下的膜蛋白配体识别及其耦合的跨膜信号转导的动力学规律。基于特有的技术平台和前期的研究成果,团队采用全新的药物设计策略,设计开发出系列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大分子药物,用于包括抗病毒、抗炎症及免疫调节。此项目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孵化自主下顺利开展,部分管线已完成初步的概念验证,取得了预期数据。
2023-03-14
详情